中心介绍 »

您的位置: 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审计事业迅猛发展,据国家审计署年度绩效报告显示:2011年,审计署审计单位673个,全年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66.8亿元;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15.2万个单位,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4921.1亿元、通过审计为国家增收节支1389.1亿元。2012年,审计署共审计765 个单位 ,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审计成果为1282亿元。2013年,审计署共审计 70 7个单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审计成果为 2752 亿元。2011年底,全国审计机关共对已投入资金2.7万亿元的6万个投资项目实施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审计资金总额2.2万亿元,通过审计,核减工程价款和挽回损失、节省工程投资516.1亿元。审计功能作用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审计内容、范围、技术和方法等实践也正发生巨大变化。工程审计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规范标准来进行的审计监督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施工过程、施工后全程进行适时管理,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纠正和解决,提高国家和政府资金投入的有效性,从而降低基建工程的审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它是集技术、专业和政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防范基建工程施工出现任何不良现象和不利因素的重要措施。工程审计关键技术的运用是工程审计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履行工程审计监督职责和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程审计效率的需要。审计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创新也是推动工程审计发展变革的根本力量,并最终推动工程审计工作其他方面的创新。

  南京审计学院是唯一以“审计”命名、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大学,有着丰富的审计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和科研基础,审计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学校“审计科学与技术”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培育点,拥有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学校建有审计模拟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ERP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职审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教学中心与审计署以及地方政府审计机关,与中石油、中广核、三峡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国际四大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有良好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设有29个本科专业,其中,审计学等三个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获批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审计学还被列为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审计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审计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审计科学与技术”和“现代审计科学”分别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学科。学校拥有“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公共工程审计”、“审计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金融创新研究”、“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研究”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

  南京审计学院承担审计本科、硕士生、国外留学生教育,承担国内外审计机关在职培训和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审计教学任务,是国内外高级审计专门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通过多年办学努力,学校已初步建成一个审计科学研究与仿真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涵盖审计业务流程、财税行为、金融行为、信息系统、企业运营管理和法务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良好作用。“十二五”期间,南京审计学院确立了“凸显审计品牌,促进学科交融,推进大审计平台建设,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的学科专业定位,把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审计职业环境和技术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理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协调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学发展、充分开发校外行业资源,能够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顺利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也是贯彻落实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审计学科多学科交融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以建设国家级示范中心为目标,建设彰显审计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科学,产学研相结合,融合理论教学、模拟实训、科学研究功能的实验教学平台,可以作为兄弟院校审计专业实训基地,也能够为全国审计人员培训学习提供更为优质的实验平台。

  我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是:中心秉承“统筹规划、凸显优势、依托行业、服务学科”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和审计事业发展需要,以南京审计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为依托,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强化公共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及内部控制与审计等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促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审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审计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校审计学、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总体水平,成为审计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与开发、审计专业方向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审计信息化产品应用与推广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成立于2007年,坐落在竞慧楼和致远楼,占地面积3800m2。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服务于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审计)校级特色专业、工程管理(工程审计)校级特色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理论教学效果,2012年10月组建了“审计工程虚拟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主任负责制,“中心”致力于实验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三大审计虚拟仿真平台,服务于校内教学、审计署培训,开展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实行灵活高效的管理与运营机制(见图1.1)

 

 

 

 

 

  中心依托“一个基础、两只臂膀”支撑起“大审计平台理念”的教学需求(见图1.2)。“一个基础——三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审计模拟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会计实验与创新训练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计算机审计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013)。“两只臂膀——左翼:三个省级审计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支撑)、右翼:审计行业合作基地(行业支撑)”:科研基地:江苏省高校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合作基地:国家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全套工程数据)。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面对审计环境的变化,突出审计前沿理论与现代审计技术的融合,运用先进的模拟仿真实验技术,彰显现代审计工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与系统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专业辐射全面,实验优势明显,资源共享充分。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主任负责制,致力于实验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审计虚拟仿真平台,服务于校内教学、校外培训,开展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实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下设国家审计模拟实验中心、会计师审计模拟实验中心及内部审计模拟实验中心3个实验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1280台(套),配备用友、金蝶、SAP等ERP软件,ORACLE、DB2等大型数据库以及AO、ACL等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以及内部控制与审计相关应用软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现有教师69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6名、讲师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名,占71.43%。实验师资中有9名来自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骨干。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利用“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开发产品,创新实验环境,优化实训项目,实现科研反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虚拟真实环境,仿真科学模型,开发审计案例。